1. 专 业 办 学 目 标 与 建 设 规 划 |
1.1 专业定位 |
专业办学定位 |
专业办学思想明确,专业定位准确 |
专业办学思想较为明确,专业定位较为准确 |
1.专业定位是指该专业根据社会的需要和本专业自身的办学条件,找准自己的位置,体现一定时期学校的目标定位、类型定位、层次定位、学科定位、服务面向定位等 2.本科各专业的专业内涵参见2012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目录和专业介绍》 3.社会参与专业建设是指利用国内外各种教育资源合作办学 |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培养规格 |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培养规格符合本专业内涵,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培养规格基本符合本专业内涵 |
1.2 专业建设规划 |
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
有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专业发展规划,分期建设,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成效显著,并在实施中不断优化 |
有专业发展规划和分期建设目标,有措施,有成效 |
专业改革思路与措施 |
改革思路清晰、措施得当,社会参与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
有思路,成效较明显,能够利用社会力量办专业 |
2. 专 业 与 课 程 建 设 2. 专 业 与 课 程 建 设 |
2.1 专业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 |
培养方案 |
培养方案科学、合理,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利于人文素养、科学素质提高以及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执行严格、规范 |
能反映培养目标要求;体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利于人文素养、科学素质提高以及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执行情况良好 |
1.本指标体系中的课程均指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不含公共基础课(课程体系中的选修课指本专业的模块选修课程与任选课程) 2.选修课应该有教材或者指定参考书 |
课程体系 |
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结构合理,很好体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能根据社会需要做弹性调整;全部课程中选修课比例≥25%,其中任选课比例≥10%,而且课程品位高,授课质量好,能体现文理渗透 |
课程体系结构合理,符合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能根据社会需要做调整;全部课程中选修课比例≥20%,能体现文理渗透 |
2.2 课程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 |
课程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 |
有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合理,重视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更新,改革力度大,成效显著 |
有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合理,注意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更新,改革有计划、能落实,执行情况良好 |
|
课程建设 |
课程建设力度大,至少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或者校级精品课程2门 |
课程建设力度较大,有校级品牌课程 |
2.3 教材建设 |
教材选用 |
选用了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水平较高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使用近三年出版新教材的比例≥70% |
使用近三年出版新教材的比例≥50% |
使用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是指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一五”国家重点教材和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 |
教材建设 |
近五年内编写并使用有自己特色的教材、教学参考书或教学辅助教材≥2本 |
近五年内编写并使用教学参考书或教学辅助教材≥1本 |
2.4 教学方法与手段 |
多媒体课件 |
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有效利用网络资源(MOOC、资源共享课等)进行授课。多媒体课件研制能力强、应用状况好,使用多媒体授课的专业必修课课时比例≥15%。自行研制的多媒体课件≥5门 |
使用多媒体授课专业必修课课时比例≥10%。自行研制的多媒体课件≥3个并普遍运用 |
1.多媒体授课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授课,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信息的新技术。仅将文字和图表等投影到屏幕,不算是多媒体授课 2.试卷库是指一门课程至少应有10套试卷 |
教学方法 |
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成效显著,学生评价高,有双语教学的专业课程 |
重视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效果较为显著,学生评价较好 |
考试工作 |
专业课考试改革所占比例≥50%,建立了试题库,专业课近三年试题重复率≤10%,AB卷重复率≤10% |
专业课考试改革所占比例≥25%,建立了试卷库,专业课近三年试题重复率≤30%,AB卷重复率≤15% |
3. 师 资 队 伍 |
3.1 教师数量与结构 |
数量 |
教师数量充裕,满足教学科研需要,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每一位教师至少能上两门课;每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至少有两位教师能担任主讲 |
教师数量满足教学科研需要,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每一位教师至少能上两门课,每门主干课程至少有两位教师能担任主讲 |
1.结构指本学科专业课程教师的年龄、学历、学位、职称、学缘结构 2.具有研究生学位是指已取得硕士、博士学位者 |
队伍结构 |
整体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比例≥40%,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比例≥40%,其中教授人数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比例≥10%,双师型教师比例≥50% |
整体结构较为合理,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比例≥30%,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比例≥40%,其中教授人数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比例≥10%,双师型教师比例≥30% |
3.2 专业教师水平 |
教师科研水平 |
本专业所在学科拥有省级及以上重点学科或重点实验室,学科专业发展趋势良好。本专业教师近三年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项,并且有较充裕的科研经费,近三年平均每位教师以第一、二作者名义发表或出版论文(专著)≥3篇。或者近三年本专业论文被EI、SCI、ISTP、SSCI索引,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1篇 |
作为本专业的主干学科的学科建设成效好,初步形成了学术水平较高的学术梯度。本专业教师近三年获得厅级以上科研项目4项,其中至少有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近三年平均每位教师以第一、二作者名义发表或出版论文(专著)≥1篇。 |
1.科研项目是指由本专业教师主持的本学科专业的科研项目 2.科研项目结题以批文为准 3.著作每5万字计1篇论文 4.文科类专业论文限第一作者 5.教授、副教授给本科生授课单指课堂教学不含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活动课时。 |
教授、副教授授课情况 |
教授和副教授全部给本科生授课,每位教授、副教授给本科生授课≥2门次/学年 |
教授和副教授全部给本科生授课,教授、副教授给本科生授课人均≥1门次/学年 |
3.3 师资培养 |
师资培养情况 |
有符合专业建设规划、目标明确的师资建设规划、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措施得力,效果明显。近三年专业教师职称结构、学位结构重心有明显提升 |
有师资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效果较为明显。近三年专业教师职称结构、学位结构重心有所提升 |
1.先进荣誉的教师是指获得校级及以上表彰的优秀教师、文明教师等。获奖教师以文件为准。 2.教学质量参看平时学校对教师的各种教学评估和督导组专家现场听课评估,教师授课质量的优良率及毕业环节等实践教学环节中反映出来的教师指导水平等。 |
教师风范 |
群体素质高,有良好的团队精神,教师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敬业精神好,教学质量高。近三年内,获得校级以上优秀教学质量奖及各种先进荣誉的教师占总数比例≥10% |
教风好,严谨治学,教书育人,有良好的敬业精神,教学质量较高,有获得校级优秀教学质量奖及各种先进荣誉的教师 |
4. 教 学 条 件 与 实 践 教 学 环 节 |
4.1 实验装备及其利用 |
实验室及设备 |
专业实验室设施完善,帐卡物相符率达到100%,拥有用于本科教学的高新仪器设备,实验教学设备满足教学需要并有较高的更新率。1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年机时数≥100小时/学年 |
专业实验室设施达到有关规定的要求,帐卡物相符率达到90%,设备比较先进,能满足教学要求并有一定的更新率,1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年机时数≥60小时/学年 |
1.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2.实验开出率是指开出的实验数与按教学大纲应开出的实验数的比例 3.实验室开放程度是指正常实验教学之外,开放的实验室占总实验室的比例及开放的时间所占的比例 |
实验开出率 |
专业实验开出率为100%,而且所开实验能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
专业实验开出率≥90%,所开实验基本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
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的课程总数的比例≥80%,效果好 |
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的课程总数的比例≥50%,有较好的效果 |
实验室开放程度 |
有开放性实验室,实验室开放时间长,开放范围及覆盖面广 |
有开放性实验室,开放时间长 |
4.2 实践教学 |
实践教学体系 |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内容更新及时,体系设计科学合理,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措施 |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内容更新及时,体系设计科学合理 |
校外实习基地是指已签订协议书并以学校名义挂牌的基地 |
产学研活动 |
开展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活动,效果显著 |
开展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活动,效果较为明显 |
校内外实习基地 |
校内外实习基地完善,至少有3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并能满足教学需要 |
校内实习基地完善,至少有1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并能基本满足实习教学需要 |
4.3 图书资料及其利用 |
专业图书 |
专业图书文献种类和数量能很好满足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生均≥80册 |
专业图书文献种类和数量达到有关规定,基本满足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生均≥40册 |
1.图书文献资料包含学校图书馆及院(专业)资料室所藏文字、光盘、声像等各种载体的文献资料 2.国内外重要杂志以北京大学图书馆发布的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为标准 |
杂志 |
本专业的国内重要杂志齐全,并有一定数量本专业国外的重要刊物 |
本专业的国内重要杂志比较齐全 |
每年专业图书借书率 |
理工类专业生均≥20册,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40册 |
理工类专业生均≥10册,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20册 |
5. 教 学 管 理 |
5.1 质量监控 |
教学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
对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学院(专业)有相应的配套措施,执行严格,效果好 |
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学院执行严格,效果较好 |
学院执行情况是指每学期有领导干部听课记录、试卷抽查、试卷质量分析、作业规范要求、毕业设计(论文)抽查、考试管理、学生评教、教师评教、教师评学等活动形成的记录和材料等 |
教学质量监控情况 |
建立了学院一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了教学工作责任制,有完善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新任教师试讲制、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教学信息反馈制度等教学环节质量监控措施,近三年没有发生重大教学事故 |
建立了学院一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开展了学生评教、教师评教活动,新任教师实行了试讲制 |
5.2 教学文件和档案管理 |
教学文件 |
所有教师都能按期、按质上交教学文件,教学文件收集齐全、完整 |
重视教学文件收集,大部分教师能够按期、按质上交教学文件 |
各类教学档案指教学文件(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等)、教学管理制度、试卷、毕业设计(论文)规范材料、教改材料等 |
教学档案管理 |
各类教学档案资料收集齐全、完整,整理规范、管理严格,有专用教学档案柜,分类存档,方便查阅,手段先进 |
各类教学档案资料收集齐全,整理较为规范,管理较为严格,有专用教学档案柜,方便查阅 |
6. 教 学 研 究 |
6.1 教学研究 |
教学研究项目 |
教师积极开展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效果明显。主持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研究项目≥1项,并取得明显成效 |
开展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主持校级或参加省部级教学研究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
1.公开发表是指以第一作者名义发表在公开刊号的刊物上。 2.教学研究项目是指本专业教师主持的本专业教学研究项目。 3.教学成果奖是指最近两届获得的本专业教学成果奖 4.教材包括纸质材料、电子材料、多媒体课件 |
教学研究论文 |
近三年平均每位教师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篇 |
近三年平均每位教师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0.6篇 |
6.2 教学改革成果 |
教学成果及获奖情况 |
本专业近二届获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及以上教材奖二等奖以上1项 |
本专业近二届获校级教学成果奖≥1项 |
7. 教 学 质 量 |
7.1 人才培养质量 |
思想品德 |
学生整体思想素质高,学风正,部分学生获得校级以上优秀奖励 |
学生思想素质较高,学风较好,部分学生获得校级优秀奖励 |
1.基本理论水平高是指由学校统一组织统考的公共基础课、实施了教考分离的本专业基础课(2-3门)的考试成绩好 2.外语统考通过率均为累积通过率,其中非英语专业的指英语四级通过率,外语专业的指本专业规定的通过率。考察最近2届毕业生 3.毕业论文(设计)考察2届毕业生 |
基本理论 |
水平高 |
水平较高 |
外语与计算机等级考试 |
外语统考通过率≥50%,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以上通过率≥50% |
外语统考通过率达到30%,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以上通过率达到30% |
毕业论文(设计) |
选题科学、合理,结合社会经济实际,能够做到一人一题,且各不相同。严格遵照答辩程序,评分合理。单个老师指导学生数≤6人,指导教师均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硕士学位,且高职称比例≥40% |
选题科学、合理,结合社会经济实际,答辩规范,评分合理,单个老师指导学生数≤10人,指导教师均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硕士学位,且高职称比例≥20% |
升硕率 |
近两届本科毕业生学生平均升硕率≥20% |
近两届本科毕业生学生平均升硕率≥10% |
7.2 学生创新能力 |
学生公开发表文章(论文、作品) |
近二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或者文学作品,理工类专业每百名学生≥3篇(项),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每百名学生≥5篇(项) |
近二年理工类专业每百名学生≥1篇(项),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每百名学生≥2篇(项) |
1.公开发表文章指在校学生以前三名作者的名义发表,不含在校报发表的文章,其中在公开出版的论文集或者增刊中发表的文章不超过一半 2.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的人数,应以较长时间、系统地参加文化科技活动的人数计入,这一人数约占学生总数一半左右,可视为“人数多” |
创新活动与实践能力 |
有创新实践基地,开展了创新实践活动;课内外实践教学效果好,学生实践能力强,参加课内外科技文化活动的学生人数多、效果好 |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校内外、课内外创新实践活动,参加课内外科技文化活动的学生人数较多、并取得较好效果 |
参加技能和科技竞赛活动情况 |
积极参加各种技能和科技竞赛活动,获省部级及以上竞赛奖励≥1项 |
积极参加各种技能和科技竞赛活动,获校级及以上竞赛奖励≥5项 |
8. 社 会 声 誉 |
8.1 生源 |
生源质量 |
最低录取分数高于同批学校录取最低控制线≥25分 |
最低录取分数高于同批学校录取最低控制线≥20分 |
|
8.2 毕业生 就业 |
本专业毕业生当年就业率 |
就业率≥90%,本专业相关就业比率≥50% |
就业率≥80%,本专业相关就业比率≥30% |
本专业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计算到当年12月,含考研录取,考察近三年的就业情况 |
8.3 社会评价 |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综合评价 |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思想品德、敬业精神、工作态度、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反映满意或比较满意率≥90% |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思想品德、敬业精神、工作态度、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反映满意或比较满意率≥70% |
由学院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组织对近三届毕业生进行调查,回收率不低于毕业生总数的20% |
专业特色与优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