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办公系统
政策法规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政策法规>>正文
安阳工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018-01-26 10:38  

安阳工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的核心在质量。在高校构建并实施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强化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对于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意义重大。为形成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长效运行机制,持续改进和提高我校教学质量,需构建一套具有自我约束、自我诊断、自我调节、符合我校实际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按照体系要求组织实施。为此,特制定安阳工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第一章 总则

一、指导思想

深化教学质量管理改革,创新质量文化建设、确立质量竞争和质量责任意识,关注质量结果和质量形成,强调全员参与和全过程质量管理,建立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谋发展。形成有利于大学文化建设和办学特色培育,有利于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改进和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国家、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二、遵循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遵循规律: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

满足需要:满足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

符合校情: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定位、组织结构、学科结构、文化传统、教学条件等校情。

(二)先进性原则

先进理念:以人为本理念,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理念,适应社会需求理念,质量求生存理念;

先进方法:全面质量管理方法,过程控制方法,流程管理方法;

先进手段: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三)全面性原则

要素全面:涵盖影响教学质量的全部要素;

过程全面:涵盖教学全过程;

人员全面:人人参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四)时效性原则

实时性:事前预防,事中保证,事后改进;

可行性:符合学校实际,可操作;

有效性:预防有效,保障有效,改进有效。

(五)发展性原则

PDCA循环持续改进: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循环不止进行下去,并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前提下科学发展。

三、构建过程

(一)借鉴国内外高校的成功经验,综合运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先进理论方法;

(二)分析质量生成过程,找到质量控制关键点;

(三)系统梳理学校教学改革、教学建设和教学质量管理方面的资料;

(四)构建体系结构;

(五)完成体系中各系统模块的建设内容;

(六)体系颁布实施,并在实施中不断补充、改进和完善。

四、体系要点

(一)把握五个关系

1. 国家、社会、学生需要与质量标准的关系;

2. 结果与过程的关系;

3. 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4. 惩罚与激励的关系;

5. 监控与保障的关系。

(二)抓住九个关键

1. 关键要素:要抓住教师与教学团队、学生、教学环节、教学管理、教学建设、教学条件等影响质量的关键要素;

2. 质量目标和标准:质量目标和标准要满足社会需要、适合学校定位、符合学校实际;

3. 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应全员参与、分工明确、协调配合;

4. 教学过程管理与控制:应以预防为主,在质量形成的过程中检测质量、调控质量,进而保障质量;(即“全程性”)

5. 实时检测与全面质量跟踪:应对教学全程进行实时检测和全面质量跟踪;(即“全面性”)

6. 有效的质量信息机制:应对各教学环节的信息进行及时收集、整理、分析、反馈和有效利用;

7. 有效的质量评估评价机制:应有有机配合的各专项质量评估与整体质量评估的有效机制;

8. 教学条件支持与保障机制:应有有机配合的教学条件支持与保障机制;

9. 质量共识和质量文化氛围:体系应具有不断自我改进和完善功能,通过实施逐步达成全员质量共识,形成良好的质量文化氛围。

五、机构设置

教学质量管理决策机构下设监督机构、组织机构和执行机构,形成一个逐层向下支持监控、逐层向上负责实施的“责行合一”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一)监督机构

学校顶层设计监督机构为校党委、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过程监督机构为学校教学研究与评估办公室,管理过程监督机构为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校分管校领导为负责人,行使下列职能:

深入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一线,对培养方案的执行及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进行评价和诊断;对管理过程及其管理办法执行进行监督和评价。参与学校教学质量考核、教学评比和监督“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立项工作。

(二)组织机构

教学质量管理组织机构为学校各职能部门,学校分管校领导为负责人,行使下列职能:

贯彻落实学校决策机构的决定、决议; 制定相应的质量子目标及其质量标准;制定实现质量子目标和达到质量标准的计划,并组织实施以上计划;根据质量评估、监控反馈系统的反馈意见进行分析和改进。

(三)执行机构

教学质量管理执行机构为学校教学单位以及协同工作职能部门。教学单位既是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施主体,又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评价实体,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行使下列职能:

1. 执行学校教学质量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和管理办法,依据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特点,制定本单位的具体实施细则或办法。

2. 落实本单位的实施细则或办法,开展具体的评教、评学、评管工作。协助学校教学督导机构和组织机构开展教学过程及其教学主要环节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积极吸纳科学合理的指导意见并及时改进人才培养工作。

 


六、体系结构

(一)体系结构图及关系流图

安阳工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结构图

安阳工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关系流图


(二)体系说明

体系由五个子系统构成,分别为:教学质量目标与决策指挥系统、教学组织与实施系统、条件支持与保障系统、质量评估与监控系统、质量分析与改进系统。各子系统的责任部门、职能以及各子系统间的耦合作用关系已通过体系结构图表示出来。

体系的五个子系统分三个层面:领导层、实施层和中间层,教学质量目标与决策指挥系统属领导层,教学组织与实施系统、质量评估与监控系统和条件支持与保障系统属实施层,质量分析与改进系统属中间层。体系有明显的多回路、多闭环、环中有环、环环相扣的特征,体现了系统、全面、全程、全员和事先预防、事中保障、事后改进以及PDCA质量环的构建原则。各子系统的名称和职能定位是基于教学质量生成、控制、检测、改进本身的特性需要和学校目前的机构设置现况确定的。

体系包括《安阳工学院教学质量标准一览表》(附件1)和《安阳工学院教学质量保障项目执行和监控一览表》(附件2)。


第二章 教学质量目标与决策指挥系统

一、教学质量目标与决策指挥系统

质量目标与决策指挥系统由校党委、校行政、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组成,构成教学质量管理决策机构,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为教学质量管理第一负责人,其他校领导为教学质量管理负责人,对质量评估评价、教学质量工程、重要教学建设项目、教学改革及其他重大教学问题进行决策与指挥,行使下列职能。

(一) 学校定位和办学思路

学校定位和办学思路包括学校定位与发展规划、教育思路观念、教学中心地位。

1.学校定位与发展规划

学校定位准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趋势相一致,与时代特征相适应,与学校发展实际相符合。学校发展规划合理,发展目标明确,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等准确体现学校定位。项目负责人是校长,执行人是分管校领导,监督机构是校党委、校教学指导委员会。

2. 教育思想观念

教育思想观念先进、符合时代特征,遵循教育规律,办学思路清晰,质量意识强,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项目负责人是校长,执行人是分管校领导,监督机构是校党委、校教学指导委员会。

3.教学中心地位

高度重视教学工作,确立教学中心地位,政策明确,措施扎实、有效,全校各条线服务人才培养的工作思路清晰。项目负责人是校长,执行人是分管校领导,监督机构是校党委、校教学指导委员会。

(二) 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包括指导思想、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

以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项目负责人是校长,执行人是分管校领导,监督机构是校党委、校教学指导委员会。

2. 总体目标

人才培养工作思路清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运行有序;教学资源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社会、学生满意度高。项目负责人是校长,执行人是分管校领导,监督机构是校党委、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相关职能部门在分管校领导组织下,按照教学质量总体目标负责制订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单位根据学校教学质量总体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制(修)定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 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的规划、专业结构的调整及新专业的申报。项目总负责人是分管教学工作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为教务处,项目执行机构为二级学院。

(四)奖罚机制

教学质量奖罚机制包括教学激励措施和教学事故认定。

1.教学激励措施

实施学校教学名师培育计划,开展名师培育工作。完善学校教学奖等管理办法,开展教学优秀奖、教学管理优秀奖评选工作,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为教务处,项目执行机构为教学单位。

完善学校科研成果、教学成果奖评选办法,开展项目评奖,促进成果转化,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为科研处、教学研究与评估办公室,协作部门为教务处,执行机构为教学单位。

完善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等管理办法,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为教务处,项目执行机构为教学单位。

2. 教学事故认定

完善学校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管理办法,对违反教学规范、管理规范的进行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对给予教学事故处理的教职工在学校规定时间内的职称评定、晋升晋级等严格按照相关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认真执行。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为教务处、人事处,项目执行机构为教学单位。

 

二、系统构成图


第三章 教学组织与实施系统

一、 教学组织与实施系统

教学组织与实施系统包括培养方案管理、教学专项建设管理、学业指导管理、日常教学管理、教学档案管理。

(一)培养方案管理

根据学校定位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在进行多方调研,吸收社会、行业、毕业生、在校生、家长等方面的意见,吸纳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改革成果,以及专家研讨的基础上,制定新办专业或修订原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为教务处。教学单位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教学专项建设管理

教学专项建设管理包括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管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管理。

1.学科建设

制定学校学科建设规划,确立学校重点学科建设、一般学科建设、研究基地建设、学位点建设和科研机构管理等具体内容、目标和要求,丰富学科建设内涵,提升学科建设水平。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为学科办、科研处,项目执行机构为教学单位。

2.专业建设

制定学校专业建设规划,完善学校专业设置标准、特色专业建设标准等管理办法,落实应用型专业建设标准,加快专业建设,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区域基础教育以及科技、文化产业提供技术和人力支撑。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为教务处,项目执行机构为教学单位。各教学单位负责制定本单位的专业建设规划。

3.课程建设

完善学校网络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等实施方案,制定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标准和实验、实习(实训)大纲,把课程建设成为专业与经济社会之间有效的联系中介,反映行业的新发展,培养应用能力,拓展综合素质。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为教务处,项目执行机构为教学单位。教学单位负责制定本单位的课程建设规划。

4.教材建设

制定学校教材建设规划,完善学校教材选用管理办法,加强教材选用、教材建设、教学辅助课件开发。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为教务处,项目执行机构为教学单位。教学单位负责制定本单位的教材建设规划。

5.实验室建设

制订实验室建设规划;仪器设备满足教学需要,运行与维护正常,利用率高。完善学校实验室管理体制与机制、实验室设备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耗材管理等管理办法。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为教务处、科研处、设备管理处;执行机构为各教学单位,负责制订内部实验室管理的具体细则,负责落实学校实验室建设规划,保证实验设备、机房、语音室按照教学计划正常运行,严格执行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6.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制订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规划、标准和管理办法并加以实施;组织、指导和协调二级学院开展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为教务处,项目执行机构为教学单位。教学单位负责制订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及相应措施,负责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三)学业指导管理

学业指导管理包括招生工作、指导与服务、就业创业指导、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体育锻炼。

1.招生工作

制定符合区域经济教育科技发展需求、符合学校办学实际的招生计划。完善学校阳光招生、招生宣传和招生考试信息安全管理等管理办法,规范招生程序,改善生源结构,提升生源质量。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为招生与就业处,项目执行机构为教学单位及相关协作部门。

2.指导与服务

制定学校大学生入学与毕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军事理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实施方案,完善学生学风建设和综合素质测评等管理办法。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为学生工作处、团委、教务处,项目执行机构为教学单位及相关协作部门。

完善学校考风建设、考试管理、考勤管理等管理办法,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为教务处,协作部门为学生工作处、团委。项目执行机构为教学单位。

3.就业创业指导

研究学校就业文化建设新模式,制定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长效机制、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实施方案,制定学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标准,完善学校就业基地建设与管理、就业激励机制等管理办法,规范就业创业指导等工作流程。有跟踪调查毕业生发展情况的工作制度,初次就业率和年终就业率高。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为招生与就业处,项目执行机构为教学单位。

4.校园科技文化活动

制定学校素质拓展计划等实施方案,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学术与技术创新等实施方案,完善学校素质拓展教育、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等管理办法,建立科技创新基地、创新计划和奖励激励机制,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服务面广的科技文化活动,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为团委、教务处、科研处,项目执行机构为教学单位。

5.体育锻炼

制定学生体育锻炼的目标、实施方案;体育教学活动内容丰富,能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不同锻炼需求;学生达到运动参与目标、体质健康目标、运动技能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85%及以上。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为体育教学部,项目执行机构为教学单位。

(四)日常教学管理

日常教学管理包括教学常规管理、理论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管理。

1.教学常规管理

教学常规管理包括教学任务安排、教学过程组织和学生学业考核等方面内容。

1)教学任务安排

建立健全教学常规管理规章制度,择优选聘各门课程和各个实践环节的主讲教师,保证主讲教师符合教育部规定的任职资格要求,开展考核评价活动。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为教务处,项目执行机构为教学单位。

(2)教学过程组织

完善学校教师课堂教师日志、课堂教学教案、调(停)课、多媒体教学课件使用等管理办法,完善学校教学主要环节质量标准,组织课堂教学,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和学习主要任务。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为教务处,项目执行机构为教学单位。

(3)学业考核

完善学校课程考核、试卷命题规范、考场规则、考试巡考等管理办法。建立课程试卷库,实行教考分离。实行考试成绩分析制度,对考试成绩分布严重不合理、不能反映教学效果的课程,视情况提出合理的处理方案,必要时可重新组织考试。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为教务处,项目执行机构为教学单位。

2.理论教学管理

制定与落实理论教学管理办法,组织开展理论教学质量监督检查工作。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维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创建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实施有效措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满意度。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为教务处,项目执行机构为教学单位。

3.实践教学管理

制定学校实践教学工作规程,确立实践教学的建设、实践教学计划的执行、实践教学任务的落实、实践教学秩序的维护和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明确课内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确立实践教学项目,编制教师指导手册、学生实习实训手册。完善学校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设计(论文)等管理办法。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为教务处,项目执行机构为教学单位。

(五)教学档案管理

规范教学档案建立内容、程序和要点。要求要归档及时、档案齐全,方法先进。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为教务处,项目执行机构为教学单位。


二、系统构成图


第四章 条件支持与保障系统

一、条件支持与保障系统

条件支持与保障系统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经费管理、教学设施建设与管理、文献信息资源管理、学术文化资源管理、教学改革与研究。

(一)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1.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师德师风高尚、专业素质优良、专兼结构合理、队伍相对稳定、达到教育部规定标准、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制定师资队伍和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规划和教师聘任工作实施方案,完善学校教师引进、教师培养培训、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教学质量考核、教师职称晋升管理办法,完善学校教师教风建设实施方案。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为人事处、教务处、工会,项目执行机构为教学单位。

2.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服务意识强的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是加强教学质量管理的关键。制定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规划、培训计划和措施,做好教学管理人员的日常管理与考核,完善学校教学工作例会制度等管理办法。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为教务处,项目执行机构为教学单位。

(二) 教学经费管理

完善学校教学经费预算、教学经费使用和教学经费管理等管理办法,确保生均教学经费投入达到教育部规定标准并逐年有所增长。确保教学经费使用合理、有效、公开、透明。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为计划财务处,项目执行机构为教学单位。

(三) 教学设施建设与管理

教学设施建设与管理指校舍管理、运动场馆及体育设施管理。

1.校舍管理

满足学校教学工作、学生学习生活及其社会服务等需求,基础设施建设达到教育部规定标准。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为基建处、后勤管理处、教务处、学生工作处,执行机构为基建处、后勤管理处、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各二级学院。

2.运动场馆及体育设施管理

满足体育教学需要,场地面积达到教育部要求。制定体育设施建设规划以及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日常维护等,保证体育教学过程中训练场地和设施的正常运行。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执行机构为体育教学部、后勤管理处、基建处。

(四) 文献信息资源管理

文献信息资源管理包括图书文献管理和信息技术管理。

1. 图书文献管理

建设达到教育部规定标准,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率高。完善学校图书文献建设、管理和利用等管理办法,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执行机构为图书馆。

2. 信息技术管理

完善学校校园网建设运行管理、网站管理、论坛管理、博客(微博)管理和微信公众号等管理办法,完善学校网络课程平台管理、网络应用系统管理、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管理等管理办法,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执行机构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宣传部、教务处。

(五) 学术文化资源管理

学术文化资源管理包括学术资源管理和文化资源管理。

1.学术资源管理

制订学术资源管理与利用的管理办法,支撑学科专业建设,整体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深入开展,丰富学科与专业内涵。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为科研处、教务处,项目执行机构为各教学单位,各教学单位负责完善本单位的学术资源运用与管理实施细则。

2.文化资源管理

研制学校大学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及其配套管理办法,加强文化传承、实践和创新,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突出文化育人和文化影响力,形成质量文化保障教学。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为教务处、宣传部,项目执行机构为各教学单位。

(六) 教学改革与研究

教学改革与研究要制订教学研究与改革管理办法,负责教学改革项目的立项、申报、评审和成果管理工作。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为教学研究与评估办公室,项目执行机构为教学单位。教学单位负责具体开展教学改革工作,有效利用教改成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系统构成图


第五章 质量评估与监控系统

一、质量评估与监控系统

质量评估与监控系统包括教学质量评估、教学质量监控。

(一)教学质量评估

教学质量评估包括院(部)本科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专业建设评估、课程建设评估、实验教学及实验室建设评估、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评估、毕业设计(论文)检查。

1.院(部)本科教学质量综合评估

结合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指标体系(或审核评估指标体系)和学校的实际,重点围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定期对院(部)教学实施综合评价。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为教学研究与评估办公室,项目执行机构为教学单位。

2.专业建设评估

完善专业建设评估体系,评价专业建设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专业建设规划的落实情况,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是否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规格要求,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体系是否满足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要求,专业建设特色培育是否形成。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为教学研究与评估办公室,项目执行机构为二级学院。

3.课程建设评估

完善各类课程建设评估体系,评价合格课程实施方案的落实情况,课程改革支撑专业建设、服务行业发展的落实情况,“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与研究成果的推广运用情况,精品课程建设等项目的完成及其服务教学改革情况,网络教学课程建设情况。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为教学研究与评估办公室,项目执行机构为教学单位。

4.教材建设评估

完善教材建设评估体系,评价教材规划、教材研究、教材选用与使用情况,评价反映办学、专业、课程特色的教材编写情况。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为教学研究与评估办公室,项目执行机构为教学单位。

5.实验教学及实验室建设评估

完善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评价实验教学成效、实验室建设规划与落实情况,实验设备运行与利用情况,实验室开放情况。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为教学研究与评估办公室,项目执行机构为教学单位。

6.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评估

完善实习实训基地评估指标体系,评价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落实情况、校企合作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的成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满足情况。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为教学研究与评估办公室,项目执行机构为各教学单位。

7. 毕业设计(论文)检查

完善毕业设计(论文)检查制度与标准,评价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落实情况、毕业设计(论文)完成效果、毕业生对毕业设计(论文)满意度(意见反馈情况)、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满足情况。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为教务处、教学研究与评估办公室,项目执行机构为二级学院。

(二) 教学质量监控

教学质量监控包括日常监控和管理评审。

1. 日常监控

日常监控包括理论教学监控和实践教学监控,这两个监控的内容都通过“三期”检查、领导督教、专家导教、同行评教、学生教学信息员和评学评教等手段教实现监控。

1)“三期”检查

完善学校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管理办法,确立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质量检查内容。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为教务处,项目监督机构为教学研究与评估办公室,项目执行机构为教学单位。

期初检查。重点检查课程标准(实践教学大纲)、教学日志、教案、教学进度计划表等教学文件的准备情况,教材、实践指导书的到位情况,实验实习条件及教具的完备情况,实验实习场所的落实情况,教师到岗情况等,对共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报咨询机构审议。

期中检查。教学单位通过召开教师、学生等座谈会,课堂听课,问卷调查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全方位了解教学基本状况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务处召开教学督导室、学生教学信息员座谈会,掌握全校的教学质量基本状态。抽查部分教师的教学计划进度表、作业、教师日志、教案、教学大纲等教学材料。

期末检查。检查学期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研究情况、专业与课程建设情况,检查考试命题、考试组织、考试巡考等情况。

2)领导督教

完善学校听课评课管理办法,实施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听课评课制度,深入教学与管理一线,了解课堂教学状况,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营造尊重教师、关心教学、重视教学、研究教学、严格教学管理的良好氛围。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为教学研究与评估办公室,项目执行机构为教学单位、职能部门。

3)专家导教

完善学校教学督导工作条例,拓展教学督导领域,增加指导功能。实施对教学建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的监控和指导,实行教学专项督导质量分析报告制,提出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为教学研究与评估办公室,项目执行机构为教学单位。

4)同行论教

完善学校教师互听课制度,引导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强化教育责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业务水平,增进相互了解,推广教学改革经验及优秀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师教学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为教务处,项目执行机构为教学单位。

5)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

完善学校学生教学信息员实施办法,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加强对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管理以及教学条件等教学与管理工作的信息反馈,加强对学生听课、实验实习、作业、考试等学习状况的信息反馈,及时了解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管理人员服务的状况,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主体作用。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为教务处,项目执行机构为教学单位。

6)评学评教

评学评教制度即为教师评学和学生评教,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为教务处,项目执行机构为教学单位。

教师评学。完善学校教师评学管理办法,主要评价学生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情况,帮助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存在的障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风和校风建设。

学生评教。完善学校学生评教管理办法,开展学生网上评教活动。教务处针对评教信息进行统计、整理,分析,研究解决问题办法,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对个别教师出现的有争议的评教结果,由学校决策机构通过检查教师教学文件、听课和在师生中了解情况等,形成仲裁意见再反馈教师本人。

2.管理评审

学校管理评审制度化,有科学、明确的评审程序、职责和工作要求,为确保教学质量持续有效的提高提供程序准则。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为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项目执行机构为各职能部门。

二、体系结构图


第六章  质量分析与改进系统

一、质量分析与改进系统

质量分析与改进系统包括教学质量信息搜集和分析和教学质量改进。

(一)教学质量信息搜集和分析

教学质量信息搜集和分析包括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年度质量报告、评估监控反馈信息分析、人才培养质量分析(包括生源质量分析、毕业生问卷调查分析、毕业生社会满意度调查分析)。

1.评估监控反馈信息分析

依据当期的教学质量的各专项评估、教学质量监控及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等信息,针对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人才培养质量等存在问题或困难,与学校改革与发展规划目标、当年度工作要点要求以及教学质量目标标准比较,提出当期教学质量评价监控分析报告和当年度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对重大改进信息,提交学校决策机构审议;对一般改进信息,由组织机构(评价部门)或督导机构直接反馈执行机构(或当事人),指导执行机构或当事人整改。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为教务处、教学研究与评估办公室,执行机构为教学单位。

2.人才培养质量分析

完善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办法,建立政府、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三方评价指标体系,实行毕业生就业结构、毕业生就业质量和毕业生跟踪调查的情况分析制度,开展生源质量分析、毕业生问卷调查分析、毕业生社会满意度调查分析等,有效指导学校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为招生与就业处、教务处,执行机构为各二级学院。

(二) 教学质量改进

建立学校教学质量改进问责制度。根据学校决策机构审定方案,制订学校教学质量整改措施和建设方案,制订教学质量管理预防措施,下达学校教学质量整改、建设和预防任务,检查验收组织和执行机构的整改、建设和预防效果,形成有效的教学质量改进运行机制,确保改进工作有效进行。项目负责人为分管校领导,项目组织机构为教学研究与评估办公室、教务处,项目执行机构为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
二、体系结构图

 

 

 

 



附 则

一、本体系是学校教学质量保证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相关职能部门、二级教学单位应根据本纲要制订相关的配套实施文件。

二、本体系自公布之日开始实施。原《安阳工学院质量保障体系》废止。

三、本体系由教学研究与评估办公室负责解释。

 

附件【安工项目执行和监控一览表20180122.doc已下载
附件【安工教学质量标准一览表20180122.doc已下载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20 安阳工学院教学研究与评估办公室    电话:0372-2909697 0372-2909717    邮编:455000